条码支付互联互通再进一程,和包App可以扫微信收款码付款了。6月12日,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,微信支付已支持中国移动旗下和包App扫码,使用和包App“扫一扫”功能,扫描微信支付个人收款码即可完成支付。
微信支付与和包App的联动,也被看作是微信支付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方面的又一次动作,双方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方面有了新进展。有支付行业研究人士表示,此次微信支付支持中国移动和包App扫码,是支付互联互通的又一项进展,传递了支付领域互通的良性信号。支付互联互通的下一阶段,更多的会是商业因素考量。
(资料图片)
和包App能扫微信付款
6月12日,北京商报记者从微信支付方面获悉,当前,全国范围内的中国移动和包App用户都已支持直接扫描微信支付个人收款码。用户在下载注册和包App后,即可通过“扫一扫”功能,扫描微信支付个人收款码并付款。
随后,北京商报记者对相应支付流程进行了进一步实测,在中国移动和包App中该功能已经非常完善。打开App使用“扫一扫”功能,扫描微信支付个人收款码就能完成支付。在支付时用户可任意选择已经绑定的银行卡或“和包余额”两种支付方式。
不过,北京商报记者同样注意到,目前该功能仅支持扫描微信个人收款码,向商户账户付款还存在屏障。同时,当前和包与微信两家支付平台之间,仅实现以和包App扫描微信二维码的单项操作,微信扫描和包收款码则无法完成付款。
公开信息显示,和包App是中国移动旗下官方数字生活服务平台,由中国移动旗下的持牌支付机构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推出,主要提供移动支付、手机话费缴纳、生活缴费等功能。整体月活跃用户规模过亿。
2021年以来,随着支付互联互通业务稳步推进,和包App的身影也出现在其他平台的支付页面。在2023年初,和包App便在淘宝App上陆续上线,成为用户购物时新的支付选项之一。
而在微信支付方面,作为移动支付巨头之一,微信支付近年来在互联互通方面也时有新进展传出。综合微信支付方面披露的信息,2020年初,微信支付与中国银联达成合作,建立全面互扫互认的条码支付服务网络。2021年底,微信小程序场景已全面支持云闪付支付,而银联云闪付已全面支持Q币、QQ音乐和腾讯视频的充值服务,微信小程序正在逐步支持云闪付支付。除了云闪付外,微信支付还与包括工、农、中、建、交、邮储在内的近30家银行实现了条码支付互联互通。
对于本次微信支付与和包App的联动,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直言,从市场占有率数据来看,和包App远低于微信,因此和包App对微信支付来讲构不成任何层面的威胁。而互联互通有助于落实监管政策,能在便利和包App用户的同时扩大微信支付码牌的使用人群。
厚雪研究首席研究员于百程则表示,此次微信支付支持中国移动和包APP扫码,是支付互联互通的又一项进展,传递了支付领域互通的良性信号。
支付互联互通成趋势
中国移动与腾讯微信,看似两个不相关的机构为何要推进移动收款码的互联互通?其实,这缘于支付领域长期以来的一个痛点,即不同机构收款码不能通用。而这也是困扰消费者日常使用、阻碍支付便利性提升的一大难题。
近年来,支付服务市场互联互通成为行业趋势,越来越多的生态开放及支付合作正在开展。不仅仅是微信和和包App打破了屏障,还有多家支付机构和互联网巨头在积极推动开放合作,不断提升支付的安全性与便利性。支付领域互联互通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收付款等场景,也同样体现在各互联网平台对不同支付方式的支持上。
例如,银联云闪付和支付宝也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互通。在线上,支付宝向银联云闪付开放线上场景,首批覆盖85%淘宝商家;在线下,支付宝与中国银联推动完成了28家银行和机构的开放合作,用户可以通过各银行、云闪付及其他机构的App扫描支付宝收款码实现支付。
而在受用户关注的“支付宝、微信支付何时能够破冰”的问题上,自2021年以来,两家机构已经在银联云闪付的链接下开始了“双向奔赴”。其中,饿了么、优酷、大麦、考拉海购、书旗等多款“阿里系”应用此前已接入微信支付。此外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的稳步推进,支付宝与微信App均在陆续加大自有场景内数字人民币支付支持力度。
不过,从现有进度来看,微信支付与支付宝的线下二维码实现互扫互认仍有一段距离。谈及支付行业互联互通的意义与进展,于百程解释道,支付是生态型互联网巨头非常重要的基础业务之一,基于支付的高频和金融属性,其商业价值、数据价值和用户价值都非常高,已经成为各家头部互联网公司的标配。几家互联网巨头此前在支付方式上的排他性比较普遍。2021年起,支付领域的互联互通开始实质性推进,当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线上支付、条码支付等领域向银联云闪付开放,便标志着支付互联互通的明显进展。
而王蓬博则提到,当前银行卡收单链路本就清晰,最近几年时常提及的无法互联互通更多指的是移动支付市场中,巨头们利用集团优势对支付场景的把控,比如用户购买小程序上的产品无法使用支付宝,或者无法通过码牌互扫,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使用不便。
“一般来讲,拥有自身账户侧数字钱包的支付机构可能更愿意推进互联互通,以此扩大自身的客户群体。但是支付领域的互联互通,的确能够减少支付行业的资源浪费,提高消费者的支付便利度。”王蓬博补充道。
后续将更多考量商业因素
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的实现,也是监管与支付机构等多方推动的结果。2019年,央行发布《金融科技(FinTech)发展规划(2019-2021年)》,明确提出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,研究制定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标准,统一条码支付编码规则、构建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体系,打通条码支付服务壁垒,实现不同App和商户条码标识互认互扫。
普华永道的消费者调查数据显示,我国移动支付使用率为86%,居全球第一。另根据央行此前发布的数据,2022年全年非银行支付机构移动支付业务规模为10046.84亿笔,交易总量为348.06万亿元。
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当下,条码支付成为当前市场渗透率最高的非现金支付方式,打破支付巨头间的壁垒也势在必行。王蓬博指出,经过多年发展,移动支付市场已经相对稳定,从过去几年的实践来看,这种稳定已经很难被打破。互联互通在用户使用频率和支付入口等方面,也并未给市场带来比较大的变化。
而为了进一步提高用户的活跃性,培养用户的支付习惯,支付机构也在联动推出各类活动,例如即日起至6月19日,用户在任意支持云闪付的微信小程序内选择云闪付进行支付,即可获得云闪付积点加赠;即日起至6月30日,用户使用云闪付App扫一扫微信个人收款码进行支付,也可获得云闪付积点奖励。积点就能在云闪付App会员中心直接兑换微信小程序立减券等福利。
对于支付互联互通的后续进展,于百程指出,后续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之间的开放是支付互联互通的关键,虽然进展还比较慢,但也在不断推进。双方生态庞大,除了支付互联互通之外,还有其他层面的互联互通,涉及技术、用户、业务等各方面考量。
于百程认为,后续的难点“攻坚”,既需要两大平台的努力,也需要政策层面的推动和协调。未来互联互通后,随着支付形成的竞争壁垒被打通,支付机构之间的竞争会更加充分。
在王蓬博看来,支付的互联互通已经处于即将完成的阶段,微信支付、支付宝这两家支付巨头此前已和清算机构以及银行完成互联互通。其他移动支付机构要想拿到它们的码牌接口,技术上已经不存在难题。主要还是看如何分润以及自身账户端App是否还有用户留存,后续将更多考量商业因素。
北京商报记者 廖蒙 实习记者 董晗萱